葛菲——“天下第一双”的甜蜜告别礼

孙庆、余韵悠09-17 12:47

53b15f31-262b-4af5-955b-e7949f30c2d8.png

葛菲 48岁 羽毛球运动员

全运会成绩:第七届全运会羽毛球女团金牌、第八届全运会羽毛球女双和混双金牌、第九届全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

奥运会成绩: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两届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

现在的工作:政协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走进南京市政府大院,穿过蓝瓦红柱的长廊,便来到了葛菲的办公室。昔日叱咤赛场、被誉为“天下第一双”的羽坛名将,如今已是政协南京市第十五届委员会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她在这里,向我们重新讲述起自己的全运记忆。

c8ea8350-65e1-4e34-b3cb-b08e12e399ad.jpg


葛菲因为体弱多病,6岁时在父亲启蒙下练习打羽毛球,展现过过人的天赋,8岁时进入南通市业余体校。1987年9月,她进入南京体育学院羽毛球队,正式成为一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

1993年七运会,年仅18岁的葛菲第一次随江苏羽毛球队出战全运会,代表女团进入决赛,对阵国家队名将云集的广西队。广西队里有黄华等7名国家队员、1名国青队员,而那时的江苏队只有2名国手,18岁的葛菲还不在国家队。纸面实力对手明显更强,但江苏队上下却很有信心。

“我被排在第五场上场,因为羽毛球团体赛的特点,比赛时间拉得很长;漫长的候场时间中,我的胃就有点不舒服。其实就是饿的。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也没什么补给,领导就给我拿了一罐八宝粥。”在八宝粥的助力下,最后一个出场的葛菲打得十分放松,帮助江苏队3:2战胜广西,这也是她的第一个全运会冠军。葛菲记得很清楚,比赛当晚全队吃的是四川火锅,大家都很开心,一直到凌晨3点多大家才回到驻地,“那时候年龄小,从来没有吃饭到这么晚过,那是第一次,所以印象很深。”

七运会后,葛菲顺理成章地入选了国家队,她和顾俊的女双组合也逐渐在国际赛场上展露锋芒。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1岁的葛菲首次出战奥运会,她和顾俊的搭档在决赛中击败了韩国搭档张惠玉/吉永雅,获得了自己的首个奥运会冠军,也为中国队获得了首枚羽毛球奥运金牌。1年之后的八运会,正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期的葛菲拿下了女双和混双两个冠军。说到那届奥运会,葛菲底气十足:“当时自己年龄、心理状态和技战术都处于最好的阶段,而且女双、混双都是和国家队的搭档去打全运会,只要我们正常发挥的话,就没什么悬念。”

8cb61efe-aa11-4502-acf8-ba8d427c301d.png@!img01

从1996年3月到1999年这段时间里,葛菲和顾俊的组合无人可当,在国际比赛里连胜的场次达到100场!2000年悉尼奥运会,葛菲/顾俊不孚众望,卫冕女双冠军,获得了个人的第二枚奥运会金牌。奥运会结束后,葛菲从国家队回到了省队,开始备战第九集全运会。当时羽毛球项目竞争激烈,若长时间没有比赛,竞技状态就会下滑。为了保持对抗感和比赛节奏,省队决定在没有国际大赛的情况下,派队员积极参加各类邀请赛,走出去交流与磨炼。

在这一过程中,葛菲与未婚夫孙俊逐渐在混双项目上配合起来。几次东南亚地区的邀请赛打下来,成绩不错。“我觉得问题不大了,孙俊也比较有信心。”

然而,当真正要报名全运会时,教练一度犹豫是否要正式派这对组合上阵。“那可不是随便报个名打着玩,因为全运会各省市体育局可是有明确目标任务的。”葛菲回忆,孙俊明确向教练表示“没问题”。当时教练还是尊重运动员的意见,最终在她和孙俊的坚持下,大家彼此信任,报上了混双项目。

其实,两人的搭档并非“零基础”。在国家队时,他们就曾临时搭档参加亚锦赛,并意外闯入决赛最终收获亚军,输给世界排名第一的罗景明和金东文。葛菲还笑着说:“我们在青少年比赛时就拿过冠军,所以到了全运会,再次搭档也是可以拼一拼的。”

49e86dea-af80-4cc7-828e-216cde97f7ec.jpg

九运会的羽毛球赛场上,葛菲和孙俊这对”神雕侠侣“吸引了所有观众和媒体的关注。比赛过程比想象的更顺利,葛菲和孙俊一路杀进决赛,在广州天河体育馆的万众瞩目中,这场混双决赛成为了葛菲和孙俊最好的退役仪式。

“用孙俊的话来讲,这场比赛就是告别赛,打完就挂拍了。”他们在决赛中2:0战胜了湖南队的郑波/黄穗,为江苏队再夺一金。葛菲还记得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延申亲临赛场为他们加油,还在赛前专门打电话鼓励。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就是那一届全运会葛菲兼项很多——女团、混双、女双,10几场比赛打下来,到了最终结束的女双决赛,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了……没能在自己的主项女子双打项目中用冠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完美的句号,算是一个遗憾。

2005年的江苏十运会,对葛菲来说有着特别的回忆。她不仅担任了开幕式的火炬手,还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从众星捧月的明星运动员,变成了服务赛事、服务运动员的幕后工作者。

4c3707a1-afa3-422e-b4bb-5a563445af4b.png@!img01

彼时的大环境仍然崇尚“竞技体育,金牌至上”,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在九运会上以24.5块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四。十运会作为东道主,自然肩负着“要更进一步”的期待,赛前,江苏省体育局定下了南京体院要夺得26块金牌的指标。

“指标压给体院时,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觉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此时葛菲任职的训练处在备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点对点服务运动员,对上为院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扮演“智囊团”的角色。最终南京体院超额完成了目标,江苏代表团在金牌榜奖牌榜上都位列第一,展现了东道主的风采。

作为退役运动员和前体育从业者,葛菲认为全运会在当今社会依旧是各省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全运会有全国排名,每个省都不希望在榜单上太难看,哪怕只贡献一两块金牌,也是一种存在感。”全运会不仅是四年一度检验地方竞技体育成绩的窗口,更是推动基础培养和人才输送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全运会,各省可能就不会下这么大力气去抓后备人才。没有基层的培养,就没有国家队在奥运会上的尖子选手。”葛菲说。

9acaec08-d0a7-4df8-8744-9dcde18143e6.png

虽然近几年竞技体育的唯成绩论被渐渐弱化,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成了新的社会热点,全运会上地方对运动员的要求也不再那么严苛,但体育人始终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竞技体育的成就感,来自绝对公平公正下拼出的成绩,这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群众体育是不一样的。”葛菲说,“奥林匹克精神讲的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去强调,那连奥运会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836b1298-ac5a-4617-afa1-e3e6993932de.jpg

今年3月,葛菲被任命为南京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在新的身份下,她更加关注体育与文旅的结合。“以‘苏超’为例,体育的功能比以前更丰富了。九运会、十运会时,从来没有人想到体育还能和文旅挂钩。”在她看来,全运会上的不少项目已具备世锦赛水平。如果能借助赛事吸引人流,带动旅游消费,不仅能提升地方经济活力,也能为城市形象加分。

展望即将到来的大湾区全运会,葛菲表示,江苏羽毛球的目标任务是力争至少获得一枚金牌。“完成一块金牌是目标,同时我们也会冲击第二块,看能否在稳定发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