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益唯:王钰栋入选SCOUTED 50:被看见更需被托举

严益唯10-13 17:03

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严益唯述评

10月初的国际比赛窗口期虽然热闹非凡,但中国足球却格外冷清。

国家队因为早早无缘晋级美加墨世界杯,加之主帅迟迟未定,这个窗口期甚至无法安排热身赛。

而被寄予厚望的“05后一代”青年军,也因无缘正在进行的U20世界杯,再次提醒人们——这种“冷清”或许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队19岁的左边锋王钰栋登上了《SCOUTED 50》榜单,为沉寂已久的中国足球带来了一道微弱但真实的亮光。

中超联赛在欧洲球探体系中的曝光度极低,而这份榜单以“球探视角”策展为特色——它并非单纯的排名表,而更像是一次“未来12个月的观察邀请”。

然而,中国球员的名字,并非第一次出现在类似的“未来之星”榜单上。

从2016年的单欢欢,到2017年的王佳豪,再到2018年的陶强龙——

这十年间,中国年轻球员三度被世界媒体看见,却始终没能被更高水平的球队真正需要。

那些登榜时带来的微光,终究未能照亮更远的地方。

(体育)(8)足球——U23亚洲杯预选赛:中国胜东帝汶XxjpseC001291_20250903_PEPFN0A001.jpg

一、三次“被看见”的历史(2016–2018)

2016年,《卫报》的《下一代新星榜》(Next Generation)收录了17岁的单欢欢——他是北京国安锋线的希望,也是当年首位登上中超的“1999一代”,这就是他入选的首要理由。

但随后的旅欧与回归,让他的轨迹逐渐黯淡。

一年后,《卫报》又选入旅欧少年王佳豪;他出生于西班牙,在皇家穆尔西亚(Real Murcia)青训成长,被视为“更像西班牙球员的中国人”。

然而这段留洋故事也没能延续太久。

直到2018年,陶强龙的出现让该榜单再次聚焦中国体系内的年轻球员。

“他也许能成为中国急需的射手。”常驻首尔的记者约翰·杜尔登(John Duerden)如此写道。

此后五年,《卫报》持续追踪他的成长——从河北到大连,再到武汉三镇,他最终站稳中超主力,但未能完成真正的留洋跳跃。

登榜时的愿景,要兑现何等困难。

二、SCOUTED:一种新的“被看见”方式

与以往由记者推荐的《卫报》榜单不同,《SCOUTED 50》由球探、分析师与数据模型共同策展。这是一种新的“被看见”方式——算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无偏扫描。

王钰栋的入选,并非来自声望,而是因为他在数据维度上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换言之,王钰栋被“看见”,是通过数据模型的抓取,而非媒体记者的观察。

这是一个更算法化的时代——它让中超球员在曝光度远低于日韩球员的情况下,仍有机会进入全球视野。

《SCOUTED 50》对王钰栋登榜的官方解释耐人寻味:“在通过 Stathead 监测 2025 自然年度各联赛的过程中,王钰栋在入选名单提交时,在所有 2005 年或之后出生的球员中,进球和助攻总数均排名第一。他在本赛季中超联赛中已出场 22 场,打进 11 球,并贡献 3 次助攻。我们期待在本赛季进一步观察王钰栋,也希望借此加深我们对中国球员在欧洲联赛中可能表现的理解。”

显然,王钰栋这次“被看见”,多少带着意外的意味——实在是进球太多,被数据模型“抓”了出来。

其实,《SCOUTED 50》对王钰栋技术特点的认识仍然相当模糊,而其他入选者的登榜介绍往往拥有更具体的技术画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例如,本次榜单第46名球员、日本U20国家队队长市原吏音的入选理由中写道:“他的领导才能十分突出,成熟的运动能力也同样出色,此外,他还拥有对抗优势,并且在组织进攻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控球沉着。”同时,还展望了他转会萨尔茨堡红牛的可能性。

换言之,王钰栋这次“被看见”,相比其他49名登榜者,他的技术画像仍然模糊。

但这已经不再重要——至少,他已经被算法“看到”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谁能真正“托起”他,让他在更高水平的欧洲舞台上,不只是“被看见”,而是“被需要”。

三、从“被看见”到“被需要”:离不开团队托举

陶强龙的五年追踪给我们一个现实参照:被国际媒体看见,并不意味着被欧洲的球队真正看中,被更高水平的联赛需要。

榜单能提供一次推门的机会,却无法决定球员能否走下去。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否凭借年轻的光环与良好的天赋“被看见”之后,在现代足球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保持功能与角色的稳定。

王钰栋如今在浙江队的角色,正处在“从潜力替补到战术功能球员”的关键阶段。他已经在浙江队三中卫低位防守的反击体系中展示出稀缺的冲击力与终结能力,但能否在留给他冲刺的空间更小、对抗更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稳定产出——

比如在高位合围中的脱压能力,与队友之间短距离的传接球效率,将决定他能否真正成为中国足球“现代边锋模板”。这,不仅需要王钰栋自己努力,也需要未来教练给他更多技战术上甚至心理上的托举。

技术层面,王钰栋的强项是第一触球方向感,但对抗下出球仍不稳定。要让他的速度具备可持续性,弱脚接球,强脚决策的快速转换,以及在密集空间下的决策速度和精度仍有提升空间。当他的决策不再只凭直觉,而能更好地融入团队节奏,他未来上升的空间就会更大。

心理层面,每一个“被看见”的年轻人都需要一个“可容错的舞台”,特别是当外部期待与压力纷至沓来时,球队内部能否持续给予信任与支持,对他的成长将起到关键作用。 

从单欢欢、王佳豪到陶强龙,再到王钰栋,

这些曾被世界媒体提到的名字,串联起中国足球十年来最零散的希望。

他们都曾“被看见”,但并没有真正在欧洲高水平联赛中“被需要”。

除了个人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突破“新秀墙”的关键时期,

俱乐部层面缺乏足够的战术与心理托举。

比如,《卫报》在介绍单欢欢这位“未来之星”时就曾隐约担忧:

“唯一的问题在于,随着越来越多高价且能力出众的外援前锋涌入中国,他的出场时间可能不会太多。”

后来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份担忧。

王钰栋在本赛季获得了俱乐部和球队极大的托举。

如果这种托举能持续,并在技战术层面不断深化,

他就有希望脚踏实地地走出更广阔的职业道路——

从“被看见”,到真正“被需要”。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严益唯

体坛周报资深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