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严益唯述评
中超进入收官冲刺,争冠与保级两线拉扯。原本该是悬念拉满的第27轮青岛西海岸主场对阵上海申花,却因上半场两张红牌而变味。第45分钟,36岁的老将张呈栋因不满判罚先领黄,再因出言不逊被直接红牌罚下;主队随后少两人应战,比赛就此失去竞争性。次日,俱乐部宣布对其“三停”并罚款5万元,措辞严厉,直指其行为不仅影响了比赛结果,也违反了中足联的纪律与道德准则。这起事件的意义,远不止一张红牌。
判罚是否有误?《足球规则》早有答案
导火索是一记前场任意球。何龙海接球后传中找里切利争顶,第一助理裁判早已果断举旗示意越位,主裁随即鸣哨终止进攻。回放显示,西海岸共有三人越位:远端的马特乌斯、近端的张呈栋,以及越位最深的阿齐兹。关键不在他们的“站位”,而在他们是否在越位位置参与比赛并因此获利:张呈栋与阿齐兹均与申花防守球员发生明显挡拆接触,直接干扰防守路线。
按照IFAB《足球规则》第11条,只要处于越位位置并“作出明确动作,而此举动明显地影响对方球员参与比赛的能力”,即构成犯规。此时边裁立即举旗、终止进攻,是完全符合规则的做法。
有观点质疑“为何不延迟举旗,等进攻结束后再交VAR复核”。对此我们应明确:延迟举旗只是技术手段,并非普遍义务;其前提是边裁对越位并不确定、且进攻可能直接形成得分机会。而在本场比赛中,边裁近距离目睹越位方的明显身体对抗,已经满足“干扰对手”的判罚条件——当即举旗正是规则的要求。通过转播视频回看,这一判罚几乎没有争议空间。
从黄到红:情绪失控的升级轨迹
判罚后,张呈栋径直走向边裁强烈抗议,被主裁以“不服从判罚”出示黄牌。依《规则》第12条,这是标准判据。遗憾的是,他未在黄牌后及时止损,随后又朝第四官员或对方替补席方向出言不逊,被主裁直接红牌驱逐。按照规则,“使用无礼、辱骂、谩骂性言语及/或动作”的球员应被红牌罚离场。黄、红连发,是情节递进后的合理判罚。
身为老将、前国脚,张呈栋在最需要冷静的节点做出最冲动的选择,不仅削弱球队竞争力,更损害比赛公信力与观感。
一个可贵的对照:阿齐兹的克制
同样越位、同样存在身体接触并涉嫌犯规,阿齐兹的反应却完全不同。他第一时间上前劝阻队友,并在将张呈栋情绪隔离后,转身向裁判竖起大拇指示意“OK”,意在安抚并促成比赛继续。这一细节,凸显了他既尊重规则与权威,也保护队友、珍惜比赛。可惜当他回身时,张呈栋已再度爆发,第二张红牌由此到来。
假如场上有“两个阿齐兹”——一个安抚裁判,一个护送张呈栋冷静离场——或许剧情会完全改写。我们不妨设想:既然张呈栋被追加处罚,不如也为阿齐兹“颁个奖”——见义勇为奖也好,和平奖也行。虽然他只是履行了一个职业球员的基本职责,但在规则被随意挑战的中超赛场,他的冷静与理性,弥足珍贵。如果能多一些阿齐兹这样的球员,中超的口碑一定会好起来。
越位之外的越界:职业精神的缺口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与近期频发的球员与球迷对立事件一道,折射出中超赛场整体职业素养的脆弱。职业化基础的不稳,也加重了当下中超的“内忧外患”——对内,地方联赛崛起分流注意力,球市与叙事不断被横向比较;对外,亚冠层面的竞争力以及球员的国际关注度都处在低谷。联赛品牌要复苏,技术与对抗固然重要,但公共形象的关键变量,是赛场上无数细节行为累积出的价值表达。只有当从业者把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体验视为职业素质的底线,中超才能真正积蓄竞争力。
不久前,中足联推出《职业足球从业者行为守则》,“十要十不要”中明确写着:要敬畏规则、尊重权威;不要辱骂、围攻、冲撞裁判。张呈栋事件让这些条文显得格外苍白。青岛俱乐部在处罚通告中,将其上升到“违反联赛纪律与道德准则”的高度,这更像是俱乐部在响应来自联赛层面的警示:赛场有好口碑,联赛才有未来。
热爱的温度:从久保健英的细节说起
对比往往最能揭示问题。日本队与巴西的热身赛中,久保健英被换下后坐在替补席上,虽然一只腿抽筋,仍一边接受队友压腿止疼,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比赛;当场上队友获得绝佳机会时,他甚至与替补席球员一同冲到场边庆祝。那是一种不经修饰的热爱。
反观张呈栋在比赛中的神情与行为,更像是被动履职、充满怨气。参与者若不能享受比赛,又何以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职业足球的魅力,始于对比赛的热爱与投入,而非对结果的抱怨与抵触。
奖励与惩戒构建一个清晰职业价值观
张呈栋的红牌,让青岛西海岸失去了比赛竞争力,也让一场本应充满悬念的对话提前进入“垃圾时间”。俱乐部的“三停+罚款”表明态度,但联赛需要更明确的奖惩机制,向全体从业者传递一个建立在《足球规则》底座上的清晰的价值观:
——不服从判罚、侮辱裁判,零容忍;
——尊重对手、克制情绪、守望规则,理应被褒扬。
在这个意义上,“给阿齐兹颁个奖”,甚至干脆设一个“阿齐兹奖”——在赛季结束时表彰那些在中超赛场上尊重规则、展现职业精神的球员。这并非玩笑,而是一种清晰的价值宣言:把注意力重新对准那些让比赛更好的行为。唯有如此,中超的技术含金量与品牌含金量,才能在同一条曲线上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