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思玲 36岁 射击运动员
全运会成绩:2009年山东全运会10米气步枪冠军 2010年广州亚运会10米气步枪冠军
奥运会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10米气步枪冠军
现在的工作:广东省射击队总教练
10月1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射击步手枪项目在广州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射击馆落下帷幕。对东道主广东射击队来说,这是一次情绪复杂的答卷——奖牌榜上“挂零”,遗憾不小;但在总教练易思玲眼中,这也不算太大的失败。“全运会射击比赛就是世界上的顶尖水平比赛,我们要学会在遗憾里看到希望。”
主场压力,是遗憾也是成长

“有点遗憾,但也有希望。”易思玲的总结,像她当年扣扳机一样干脆。
希望,来自年轻选手的初露锋芒;遗憾,则在于那“一环之差”。“我们把速射金牌作为重点目标,”易思玲说,“但竞技体育,有时就是这么残酷。”男子25米手枪速射,陆志明止步第七;团体赛名列第四。几乎每个项目都触到奖牌边缘,却总差一点点。
在易思玲看来,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心态。“我们低估了对手,也没完全估计到自己的心理波动。”
所谓“低估”,是国内的射击训练已经越来越先进,冒出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年轻运动员的成长速度超乎想象。”易思玲开门见山地指出,“如今各省队伍已将科技深度融入训练,尤其是激光模拟器等设备的普及,让青少年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易思玲回忆,三年前去国家队学习交流时,她就已注意到射击运动员“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当时15岁的黄雨婷已在国家队训练,两年后她便成为奥运冠军,她们只要成绩突出,年龄就不再是门槛。”
作为东道主,广东队员渴望在家门口证明自己。这份情感,反成了“隐形包袱”。“他们这两年都在成都训练,很想回家,很想家人来看比赛,”易思玲说,“可越想打好,就越打不出来。”作为总教练,易思玲在场边看着弟子们略显慌乱的神情,心中焦灼。易思玲说:“有时,我甚至想上去自己打两枪。”

从选手到教练,她更懂什么叫“心里慌”——每一次举枪、呼吸、瞄准,都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我看得出他们在后半段有点心虚,”她说,“越到关键时,越需要平静,情绪一起波澜,准星就偏。”
作为过来人,易思玲明白,那“差一点点”的距离,既是遗憾,也是成长。射击比赛结束后,易思玲没有忙着总结,而是带队员散步、聊天。“我告诉他们,输赢只是过程,我们要学会在遗憾里找到希望。”
全运射击,就是世界级比赛
十五运的射击比赛,一共有10人次超越世界纪录,另有5人次超越亚洲纪录,6人次创造全国纪录。比如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资格赛,安徽一队打出了592环,这比世界纪录高出整整5环。还有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陕西队的刘宇坤交出了470.1环的成绩,超越了由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这届全运会,全国纪录、亚洲纪录甚至世界纪录被接连刷新。这是否意味着全运会的射击水平,是否已逼近世界级?对此,经历过大场面的易思玲回答斩钉截铁,“当然了!国内的任何一场全国比赛,都是世界顶级的。我和队员们就经常说,我们的全国比赛,就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比赛。”

在易思玲看来,中国射击的竞争机制独一无二——从数以千计的选手中层层选拔,只有极少数人能站上奥运舞台。这意味着,国内赛场上的每个对手,都是顶尖高手。“打全国比赛,比打国际赛还难,”易思玲表示,国内比赛大家都熟口熟面,“彼此都知道对方的节奏是什么,因此压力大,也就更紧张,比赛的竞争力度会比国际比赛更重。”
国际比赛虽重要,但环境陌生,心理反而轻些。“国内赛,观众、教练、媒体,全是熟面孔——那种熟悉的紧张最磨人。”易思玲说。
正是这种“高压环境”,让中国射击常年强势。全运会,成了“磨炼心态的最好课堂”。易思玲专门提到了刘宇坤,他是去年巴黎奥运会的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冠军。在全运会赛场上,刘宇坤的表现更加出色,易思玲说:“刘宇坤的心态特别好,技术也过硬,他表现得非常稳定,连我儿子看完比赛都称赞他。”
技术可以练,心态却要靠自己一点点磨出来。易思玲告诉队员:“不怕输,就怕不敢打,竞技体育最动人的,不是冠军的光,而是每一次不放弃的瞄准。”
十五运,是大湾区体育名片
易思玲参加过三次全运会——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2012年的辽宁全运会和2017年天津全运会。2009年,当时只有20岁的易思玲就拿到了10米气步枪冠军。2017年,第三次参加全运会的易思玲在50米步枪三姿比赛中退赛,因为她当时怀孕了。
易思玲说:“没办法,我那时真的没法趴下去,只能选择退赛。”天津全运会之后,易思玲便决定退役。当时肚里的宝宝如今已经是7岁的男孩,而易思玲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易思玲透露,她和先生平日里也会带孩子们摸摸枪,“孩子们是通过电视关注到这些运动员的,哥哥是黄雨婷的粉丝,弟弟还不太明白,但也都会让他们接触一下射击这项运动。”作为母亲,易思玲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理解体育精神。“哥哥已是‘小射手’,平时也会带他练一下,他懂得射击的规则,懂得比赛时不能打扰运动员。”

易思玲是在2022年初出任广东射击队总教练,她的主要带队目标就是打好十五运。尽管最终没有拿到奖牌,但易思玲依然认为广东射击还是有潜力的。“我们现在有三名选手在国家队,希望后面可以有更多人入选国家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易思玲表示,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身份转变,让她看到了更多,也更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体育,以及如何将火种传递给年轻的一代。
谈及此次大湾区全运会,易思玲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展现窗口。“射击比赛期间,其他省份的教练都跟我说,广州很漂亮,问能否来这里训练,我说我们当然特别欢迎!”在易思玲眼里,大湾区联办不只是一场赛事,也是一张体育名片,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连接。
易思玲相信,随着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十五运必将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交流。“通过体育,我们可以读懂中国,借助体育的力量,我们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