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共享轮滑之乐

李奥11-10 12:27

11月8日,2025年中国轮滑刷街竞速公开赛(北京昌平站)在昌平草莓博览园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157名选手齐聚昌平,在金秋的暖阳下纵情驰骋,以速度与激情展现轮滑运动的力量与魅力。

上午9时,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本次赛事正式启幕。孙鹤宁、孙浚魁等轮滑选手带来的轮舞表演《洗牌》节奏明快、张力十足,瞬间点燃全场氛围,为这场速度盛会拉开序幕。

赛道沿昌平草莓博览园周围展开,地面平整、景色宜人。参赛选手身着专业轮滑服,在疾风中掠过观众席,滑轮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此起彼伏,构成一曲动感的“速度交响曲”。

本次赛事分设专业组、公开组及亲子组,兼顾竞技性与大众参与。专业组设38公里与22公里竞速赛,公开组为7.5公里,亲子组则进行2公里刷街体验,吸引了各年龄段的轮滑爱好者共同参与。

在专业组38公里项目中,北京奥速体育队表现强势,赵超与符晓凤分别夺得成年男子组与女子组冠军;22公里组别中,苏盛辰与王雪凭借出色发挥夺得成年男女组冠军。公开组7.5公里项目,桃洼学校选手李振国、高樱轩分获男子组、女子组冠军。

在激烈的竞技之余,亲子刷街成为赛场上最温馨的一幕。数百名家庭成员并肩出发,小选手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了2公里的比赛,赛场上不乏掌声与欢笑。

来自昌平的选手家长戴女士感慨地说:“孩子今年5岁,刚学轮滑几个月。这次参加亲子组,爸爸全程陪滑。孩子在比赛中克服紧张、坚持到底,对她来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对我们家长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亲子体验。”

这种“家庭参与式运动”模式,不仅让更多孩子在运动中成长,也让体育精神延伸进家庭生活。

本次赛事充分展现了“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昌平区依托优质生态与文化资源,为赛事增添独特内涵。赛事期间,主办方推出多项文旅配套活动,为参赛选手赠送昌农农业园和十三陵景区优惠券,鼓励参赛者在竞技之余探索昌平的人文魅力。

从广东赶来参赛的选手王越表示:“这里的赛道设计得很棒,风景优美、组织专业。除了比赛,我还参观了周边景点,感受到了昌平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城市活力。”

这一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赛事的社会影响力,也推动了昌平区“以赛促旅、以旅带文、以文兴体”的多元发展格局。

轮滑竞速是一项高强度运动,既有速度激情,也伴随潜在风险。选手在高速滑行中可能发生擦伤、骨折、扭伤等意外,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脑震荡或猝死等严重伤害。

同时,赛事主办方也面临多重风险:组织疏忽造成的人员伤害、赛事设备损坏、第三方财产损失,以及因天气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的赛事取消或中断,均可能引发复杂的责任问题。

普通个人意外险通常无法覆盖此类体育赛事风险,尤其是带有奖金性质的竞技比赛。因此,体育赛事保险成为现代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

为确保赛事安全、规范、有序进行,本次比赛中国人保不仅在赛场现场设立保险展业与咨询服务点,向参赛选手、教练员及家长普及体育赛事风险知识,还为赛事提供了“组织者责任险”,从源头上强化赛事的安全防线。

现场人保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专业咨询等方式,向公众介绍体育保险的保障范围与理赔流程,并赠送纪念性小礼品,积极传播“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的品牌理念。

据介绍,人保此次提供的组织者责任险,主要针对赛事主办方在组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公众责任风险,包括场地安全、人员伤害、第三方损害赔偿等方面,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依法依规迅速理赔,减轻组织方经济压力,维护赛事稳定运行。

人保相关业务工作人员表示:“保险不仅是经济补偿工具,更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与事前介入,保险能够帮助赛事主办方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体系,让运动更安心、发展更长远。”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保险正在成为体育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保险介入,赛事主办方能更科学地识别与防范风险,参赛者能更安心地参与竞技,而公众也能从中建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与风险观念。

“有了保险托底,赛事更有底气。”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体育活动组织者的共识。体育保险不仅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更是一种现代体育治理理念的体现。

从速度与竞技的激情,到保险与责任的守护,2025年中国轮滑刷街竞速公开赛(北京昌平站)不仅展示了轮滑运动的风采,更诠释了安全办赛、科学办赛的要求。

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拼的不仅是速度,更是安全与保障的协同。未来,随着体育保险的普及和赛事组织水平的提升,轮滑运动必将在全国范围内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速度更精彩,让安全更稳妥,让体育的激情在责任的守护下持续闪耀。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