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 01
等了20年的人造球梦想

2025年10月,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体育馆内,一位资深裁判长拿起一颗新碳音PRO羽毛球,仔细端详。他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20年前。
据他回忆,香港大学曾投入200万港币,立志研发一款能媲美天然羽毛球的塑料球。消息还登上了报纸,最终却遗憾折戟,项目被放弃。


“但这次,我无意中看到了VICTOR的新碳音,感觉可以来试一试。” 世界羽联A级裁判长雷铭基回忆道。他带着这颗球,找到了退役的专业运动员。
测试结果令人惊喜。
在标准的测球区,球被打出后,稳稳落在了规定区域内——飞行达标了。更让他惊讶的是内部结构:“我切开过它的球托,里面全部是复合软木,跟真羽毛球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在羽毛,但这人造羽毛,是否会成为飞行的短板?
答案是:没有。经过退役运动员和亚洲顶级青少年选手的实战检验,它的飞行轨迹和速度,稳定得超乎想象。
这颗名为 VICTOR新碳音PRO 的人造羽毛球,就这样在2025亚洲U15青少年锦标赛上,完成了它的国际专业赛场首秀,也圆了一个迟来二十年的梦。
PART 02
赛场细节:无缝衔接,甚至“更胜一筹”

对于习惯了天然羽毛球的年轻选手们,适应它需要多久?
答案出乎意料:“两三个球。”

夺得2025亚洲U15青少年锦标赛混双冠军的朱彦恺/张芷睿的感受非常直观:“杀球声音比较脆,听着比较舒服比较响亮。” 当被问及战术是否因新球而改变时,他们回答是:“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
夺得亚洲U15青少年锦标赛混双季军的范泽成/张芷涵也有相同的感觉:他们在出发比赛之前都没有适应过这款新球,“虽然它是人造球,但是打感和鹅毛、鸭毛的都差不多。”
这意味着,新碳音PRO在核心打感上,已经与顶级天然羽毛球无限接近,选手无需付出额外的适应成本,便能专注发挥。
PART 03
不止于“像”,更在于“创”

新碳音PRO的优势在高强度对抗中更为凸显。中国裁判黄张迪指出:“从新球到换球之间,它具备稳定性和统一性。” 传统羽毛球会因毛片受损导致速度和稳定性衰减,而新碳音PRO则能将最佳状态一直保持到损坏前。
来自韩国的裁判郑敏植一直同样在关注着球在比赛中的变化:“新碳音PRO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是,比赛中它不会有毛叶掉落在场地上,这样选手们能在干净的场地上放心地完赛。”


新碳音PRO的突破,是材料科技的胜利。
它采用LDPE低密度聚乙烯材料毛叶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毛杆,经过第三方测试,在承受1000次高强度击打后,球体形变率仅为2.3%,远低于行业平均的6.1%。
这直接带来了两大革命性优势:惊人的耐打性:一场比赛换球频次从“十几个”锐减到“一两个”。彻底解决“炸毛”问题:人造毛片比天然球更稳固,连续击打后形态保持完好。
PART 04
未来已来

亚洲羽联主席金重洙道出了推动这次变革的深层原因:“目前全世界羽毛球的供应是不足的,并且价格也一直是上升趋势,导致很多爱好者受影响。”
而新碳音PRO的出现,提供了可持续且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印尼PBDJARUM网站记者阿尔迪说:“它可能更便宜,这将帮助全球所有队伍,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羽毛球预算。”
正如亚洲羽联首席运营官崔永声所言:“我坚信随着产品持续改进,这款羽毛球终将亮相更高级别赛事——比如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这完全在我意料之中。此次合作是我们迈向新征程的起点,我认为人造羽毛球正是这项运动的未来。新碳音 PRO作为先驱产品,本次国际赛场的首次应用具有开创意义。能够与VICTOR共同达成这一里程碑,我们深感自豪。”

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继承中创新。
当年轻选手在成都赛场上奋力挥拍时,他们击出的每一拍,都回响着一项古老运动迈向未来的清脆声音。那颗飞跃球网的,不仅是比赛的胜负,更承载着二十年的期待与一个更可持续、更具科技含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