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坛周报全媒体原创
世预赛欧洲区末轮,英格兰客场2比0战胜阿尔巴尼亚,以全胜且一球未失的成绩结束本届世预赛征程。凯恩在本场比赛梅开二度,不过赛后很多英媒却在聚焦贝林厄姆。此役第84分钟,贝林厄姆被换下,离场之前,贝林厄姆情绪明显不悦,表达出十分不满的态度。

《每日邮报》记者克雷格·霍普在专栏撰文,对贝林厄姆提出批评:
作为傲慢无礼的代言人,贝林厄姆对图赫尔将他换下的抗议,正是他“招牌式”的愤怒表现。别管“还能是谁?”的问题了,这位是“为什么是我?”的典型。
图赫尔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贝林厄姆刚领到一张黄牌,如果在最后6分钟里再吃一张黄牌,他就会被停赛,无缘世界杯首战。这是图赫尔的理性管理,他早就提醒过球员们要当心这种停赛陷阱。
然而贝林厄姆并不认同。他双臂高举,双眼紧盯主帅,明确表达了自己对看到摩根·罗杰斯在场边准备上场的不满。英格兰刚刚为凯恩的第二个进球而庆祝,贝林厄姆本该沉浸在团队的喜悦中,而不是沉迷于受委屈的情绪中。他的不满,其实早在凯恩进球前几秒就已经开始,并在进球后仍然持续。
这就是为什么,早在今年6月,图赫尔就曾称贝林厄姆在场上的行为“令人厌恶”。因此图赫尔试图通过将这位皇马球星排除在上一次集训名单之外,来传递一个讯息。显然,贝林厄姆没听进去。
挑战主帅权威,贝林厄姆在这次考验中彻底失败。这次考验就是:要当一个好队友。贝林厄姆的自私行为向罗杰斯传递了什么信息?后者正集中注意力听图赫尔的指示。他的行为又向凯恩传递了什么信息?凯恩刚刚将国家队进球数提升到78个,本应成为赛后焦点人物。这些行为都在传递一个讯息:这永远都是关于“我”,而不是“你”,更不是“我们”。
别忘了,这还是一场胜局已定的无关紧要的预选赛最后几分钟。天知道,如果图赫尔是在世界杯半决赛或决赛中为了球队利益换下他,他会做出什么举动?
赛后图赫尔表现得情绪平稳,但显然内心仍有不满。他一直努力营造一个团结一心的团队氛围,“我看到他不高兴,但我的话依然有效——我们讲究的是标准,是彼此之间的承诺和尊重。所以就算有人在场边挥舞双臂,我们也不会因此改变决定。我不想把这件事说得太严重,但我坚持我的话,行为是关键,应该对即将登场队友保有尊重。决定一旦做出,作为球员,你就要接受。”这一切不禁让人怀疑,贝林厄姆是否真的适合被图赫尔带到北美。

贝林厄姆的表现有一些亮点,他在本方禁区内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救险式的铲球,还有一次带球推进和传球险些助攻鲍恩破门,以及一次巧妙的传球让埃泽接近破门。
但他也有一些其他举动,图赫尔不希望在英格兰队中看到这样的举动。比如,当队友表现不佳时,他表现出不耐烦。当萨卡选择射门而不是传给当时无人盯防的他时,他用手指着脚下,质问萨卡为什么不传球。
撇开战术上的问题,比赛前10分钟贝林厄姆的一次无球冲突,也应引起图赫尔的担忧。图赫尔之前警告过球员避免吃牌,贝林厄姆用双手推开阿尔巴尼亚球员,即便动作不大,也是不必要且冒险的举动。
这是贝林厄姆对对方球员小动作的回应,但用双手推对方胸部,无疑是在找麻烦。虽然更像是轻轻一推,而且当时球不在附近,但这正是图赫尔希望球员避免的那类小冲突。图赫尔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后,他会陷入另一场与贝林厄姆有关的麻烦当中。
文/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