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坛周报全媒体特约记者 黄思隽
令人猝不及防地,德国队突然又行了。上半场就打了一个4比0,早早杀死了这场世预赛“决战”的悬念,并最终在莱比锡以6比0横扫斯洛伐克,既洗刷了首循环客场0比2落败之耻,又如愿拿到了美加墨世界杯的入场券,拒绝陪宿敌意大利去打附加赛。
考虑到比赛的重要性和压力,以及依旧缺少了穆西亚拉、哈弗茨、吕迪格、特尔斯特根等大将,而火线复出的基米希和尼科·施洛特贝克显然还没有好利索,把这场比赛定义为纳格尔斯曼任内的最佳比赛并不为过。正如施洛特贝克赛后所说的那样:“如果像今天这样踢,我们就是非常优秀的球队。”但更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3天前做客弱小的卢森堡,以及此前的5场世预赛,德国队却从未如此好过,甚至不曾接近这一水平?到了明年3月的两场友谊赛时,尤其是夏天的美加墨世界杯上,纳格尔斯曼还能让球队踢得如此优秀吗?
基米希回归助攻首球
因伤缺席做客卢森堡一战的基米希和施洛特贝克重新取代巴库和安东,而结束一场停赛的阿德耶米则继续坐板凳,萨内保住了首发位置,纳格尔斯曼所祭出的首发名单完全在外界预料之中。没有出人意料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但纳格尔斯曼还是做了不少调整。表面上看还是4231,但开场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戈雷茨卡实际上踢的是10号位,而帕夫洛维奇的后腰搭档是队长基米希。甚至在落低位防守时,戈雷茨卡也会留在维尔茨和格纳布里身边,反而是萨内会退到防线最右侧。

火线复出的基米希和施洛特贝克在赛前合影时都露出自信的笑容。
如此使用戈雷茨卡在此前几场前场缺乏统治力的比赛中效果不佳,但本场则重新发挥了3月对意大利两回合的奇效。因为从比赛一开始,德国队就展开了最高强度的高位逼抢,立即形成对斯洛伐克的半场压制。过去连续两场进球的中锋沃尔特马德信心和活跃度大增,不断大幅回撤,利用身材优势主动背身拿球,并发挥脚下技术细腻的特长,跟维尔茨和格纳布里等人形成紧密联系。
沃尔特马德后撤所创造出来的空间,则由同样身材高大的戈雷茨卡去利用。戈雷茨卡的身材优势和无球能力,对于高位逼抢的坚决实施,以及断球后迅速转入进攻至关重要。维尔茨继续发挥盘带和传球特长,格纳布里和萨内则利用无球跑动创造和利用空间。与此同时,基米希在有球状态下压上内收,基本恢复在拜仁与帕夫洛维奇的双后腰搭配,而右后卫则会由格纳布里适时填补。在老大哥基米希身边,帕夫洛维奇恢复了向前传球的勇气和果断。过去5场世预赛一潭死水的德国队前场,就这样彻底盘活了!
这一系列位置轮转看似复杂,但其实在之前的比赛中也用过,包括孔帕尼的拜仁也有过类似安排。而通过一周的训练,看上去球员相互之间的默契已然不错,尤其是几名拜仁球员对此踢得很习惯。

基米希助攻沃尔特马德首开纪录。
不知道是对德国队如此高强度的踢法准备不足,还是因为自身实力着实有限,斯洛伐克几乎从一开场就显得手足无措,基米希第15分钟时在前场右边路滑铲奥伯特后迅速传中,为德国队的进攻表演正式拉开帷幕。3分钟后,德国队长利用角球二次进攻机会在几乎相同位置再度传中,帮助无人防守的沃尔特马德轻松甩头破门,连续3场世预赛首开纪录。
催熟了沃尔特马德
沃尔特马德的进球固然关键,但对于比赛走势更为关键的一幕发生在仅仅3分钟后。斯洛伐克从左路长传发动进攻,若纳唐·塔头顶脚踢连续两次解围都被对手截获,德国队禁区内一片混乱,朱里什9米外抢先一脚低射好在力量不足,被鲍曼奋力扑出了左门柱。而随后杜达开出的角球被沃尔特马德头球解围,朱里什禁区弧内迎球一脚结结实实的右脚外脚背凌空抽射又将将越过门楣。这是斯洛伐克全场仅有的两次良机,假如没有顶住,天晓得这支心理防线比战术防线更为脆弱的德国队能否迅速重整旗鼓。
大难不死,德国队很快就重新在进攻端继续制造杀机。格纳布里在浪费了沃尔特马德的一脚妙传之后,很快就再次获得插入禁区中央直面门将的机会,并终于转化为个人本届世预赛的第3球,这一次是来自两位拜仁队友帕夫洛维奇和戈雷茨卡在中路的连续直传。到了上半场尾声,维尔茨联手沃尔特马德,为萨内连送助攻,迅速将比分改写为4比0,斯洛伐克已溃不成军。

格纳布里单刀射成2比0。
换边之后,德国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节奏,并早早就换下帕夫洛维奇,以及基米希和施洛特贝克。而两位莱比锡主场球员巴库和韦德拉奥果,则在替补登场后先后破门,其中上演处子秀的新星韦德拉奥果更是在出场后仅仅第2次触球就斩获处子球。这两个进球绝对不止是锦上添花,它们浓缩了这支德国队本该有的技术含量。两个进球都来自于多名球员在进攻三区狭小空间内的连续快速互传,沃尔特马德都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身材和脚下优势,而格纳布里和萨内则负责送上舒服的最后一传。
全部6个进球都由基米希、戈雷茨卡、格纳布里和萨内这4名“95后一代”直接参与,而沃尔特马德的戏份也很高。对于出道时就被寄予厚望、在2017年夏天拿下联合会杯和U21欧青赛两个冠军,后来的发展却不及预期,甚至经历了两届世界杯小组出局的“95后一代”,美加墨很有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届世界杯了。
在纳格尔斯曼任内,基米希经历过不止一次的位置调整,戈雷茨卡、格纳布里和萨内则遭遇过落选打击。如今在这场决定世界杯入场券归属的比赛中,这4名“95后一代”最杰出的代表集体交足功课,完成了自我救赎。尤其是此次回归后引发舆论风波的萨内,堪称此次国际比赛周的最大赢家——纳格尔斯曼也用自己颇受争议的公开敲打,而不是“很多很多的爱”(萨默尔语),令萨内终于硬了一回。

萨内在上半场结束前就梅开二度,早早杀死了悬念。
在“95后一代”完成救赎的同时,沃尔特马德也在这届短暂却充满挫折和挣扎的世预赛过程中被“催熟”。从前3场比赛长时间隐身且一再浪费禁区内的射门良机,到后3场比赛打进4球而成为本届世预赛的队内头号射手,并在最后一战充分施展了自己全部特长,这位今夏以8500万欧元高价从斯图加特转会纽卡斯尔联的“2米梅西”,已在国家队9号位的竞争中完成了对克莱因丁斯特和菲尔克鲁格的超越。而当哈弗茨和克莱因丁斯特伤愈回归,9号位的储备就会变得相当宽裕。
德国队的“神经刀”之谜
这当然是一场令人欢欣鼓舞的大胜,《踢球者》杂志就认为这场6比0为德国队带来了世界杯门票和世界杯希望。施洛特贝克甚至高调地表示:“如果我们像今天这样踢,无论对手是世界排名第46还是第1都无关紧要。我相信我们能战胜任何对手。我们仍然是德国队。我们渴望有所成就,我也想去赢得世界杯冠军。”但最早喊出明年世界杯夺冠口号的纳格尔斯曼,这一回倒是学乖了,他只是表示“期待”即将到来的个人首届世界杯。
对于球队的本场表现,纳格尔斯曼自然是赞不绝口,“我为球队感到非常自豪。预选赛开局我们有些磕磕绊绊,今天压力很大。这是一场非常出色的比赛。今天每位球员都极其出色,拼尽了全力。多亏了防守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比赛状态。我们也打进了一些精彩的进球,我们的足球踢得非常赏心悦目,全队表现得非常出色。”而基米希则将胜利归功于纳格尔斯曼对比赛的准备做得很充分,“安排完美,还给了我们很多鼓励。”

帕夫洛维奇、基米希和萨内等人积极逼抢的画面,浓缩了德国队本场大胜的关键。
球迷仍然记得,仅仅3天前在卢森堡,纳格尔斯曼对于球队没有从比赛一开始就全力以赴,无法完全控制比赛,并且有太多回传球提出了一系列公开批评。而上一次对阵斯洛伐克之后,纳格尔斯曼赛后接受采访时近乎于抓狂地抨击球队态度有问题,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同一支球队,几乎是同一帮人,甚至是面对同一个对手,精神面貌和技战术状态会有如此极端的反差?
德国足协官网记者在赛后就问纳格尔斯曼:“您的球队有时对您来说是不是有点神秘?”纳格尔斯曼回答道:“不。如果足球比赛总是那么容易预测,就不会有5万名球迷涌入球场来看比赛了。如果排名第1的球队总会击败第17的球队,那就没人会来看球了。所有杯赛的魅力都来自于这种悬念。篮球、冰球和手球则不然。我知道这支球队的实力,每次看到他们展现出这种实力,我都感到非常高兴。”
这一回答固然巧妙,但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人们都觉得,连纳格尔斯曼自己也搞不明白,什么情况下他的球队才能充分展现出应有实力,以及如何才能保持连贯性。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他突然被拜仁解雇之后,拜仁时任董事会主席卡恩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支球队可以贡献高光时刻,但也有令人费解的弱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如今的德国队。

沃尔特马德、萨内、维尔茨和格纳布里都如鱼得水。
除了这场6比0,德国队还曾在整整一年前有过主场7比0横扫波黑的精彩表演。在那届欧国联小组赛上,德国队还曾主场5比0打爆了匈牙利和1比0击败宿敌荷兰,在送别诺伊尔、托马斯·穆勒、克罗斯和京多安这四大元老之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来在1/4决赛对阵意大利时,德国队也有过次回合上半场3比0的完美发挥。但自从那个在多特蒙德的梦幻半场过后,德国队就连续踢了7场半臭球,并一度连输葡萄牙、法国和斯洛伐克,其间纳格尔斯曼对球队的各种技战术调整和赛前赛中动员都收效甚微,甚至起到了明显的反作用,显得一筹莫展。
这种神经刀般的表现,没有人能科学和全面地解释成因是什么。不过,这场6比0至少排除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此前5场世预赛踢得不好是因为人员不整。缺少了穆西亚拉、哈弗茨等大将,以及个别位置上多年来都缺乏顶尖人才,导致德国队在面对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法国等人才济济的传统豪强时总是很吃力,但这绝对不是面对斯洛伐克、北爱尔兰和卢森堡之流也踢得不知所谓的借口。《踢球者》就指出:“周一晚上在莱比锡的比赛并没有彻底改变世界,但它(最终)表明,这支球队有能力比今年大部分时间表现得更好。”

对于即将到来的个人首届世界杯,纳格尔斯曼只谈“期待”。
一方面,一旦那几名受伤的主力归队,这支德国队有望踢出更高水平,在美加墨世界杯上有一番作为绝非痴人说梦;但另一方面,没有人知道德国队的成长和发挥能否终于拥有连贯性,以及纳格尔斯曼为球队所选的这条路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正确。正如“95后一代”这一路走来从来都不缺乏亮点和愿景,却从未真正达到外界所期待的高度,我们实在无法对这支德国队的前景盲目乐观。相比于人员和技战术,纳格尔斯曼和他的球队最需要继续补强和成熟的其实是心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