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其心灵,野蛮其体魄”,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新中国的领导人从来都是将体育,将足球看成是国人自强的载体。只可惜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足球“违反了”领导的“指令”,现状让人感到无奈。
巴西总统卢拉是超级球迷,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是球队老板,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其实,新中国足球的发展也不乏领导人的关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都曾为中国的足球人带去鼓舞,带去信心。
主席的魅力
1955年的一个秋天,在先农坛体育场要进行北京联队与苏联泽尼特足球队的比赛。比赛开始前,场内突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毛泽东主席来看比赛了。建国以后,毛泽东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更很少看体育比赛,尤其没有看过足球比赛。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喜欢游泳,也知道毛泽东打乒乓球,其实他也踢过足球。
毛泽东的同学在解放初期回忆,润之在长沙第一师范就踢过足球,不过他的位置是守门员。上个世纪初,中国人个子远没有今天高,湖南人又没有北方人高,像毛泽东这样1.80米多高的简直是鹤立鸡群了,想必他当初在门前一站,对对手的前锋一定很有震慑力。
毛泽东早年便主张中国人要“文明其心灵,野蛮其体魄”,他本人就通过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这一天,毛泽东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比赛。当事者史万春今年已经82岁高龄,他当时是国家队队长。赛前他们知道,苏联泽尼特足球队是甲级联赛第四名,水平高于我们。那天先农坛体育场座无虚席、人山人海,中国队员用顽强的精神让对方没有将比分拉开。后来史万春感到观众席上有些骚动,他们知道是毛主席来了。毛泽东在百姓心目中是大救星,是神灵,队员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决心给毛主席争光。下半场,中国队以1比2落后,朝鲜族运动员金龙湖带球刚过中场,看到对方守门员位置靠前,一个远射把比分扳成2比2,队员们兴奋极了。史万春说,他一直想看一看毛主席,但激烈的比赛让他不敢看,直到进球欢呼的片刻,他才向主席台看去。只见毛主席笑了,也和观众一起为他们鼓掌。
比赛结束,大家不约而同地向主席台看去,这时领队告诉他们,要等待毛主席的接见。这可把球员们激动坏了,那个年代能和毛主席握手,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他们见到毛主席穿着灰色的风衣,身躯魁梧,稳步向他们走来。在与泽尼特球员握手时,对手的球员都毕恭毕敬,因为那时毛主席在苏联人民心目中也是改变世界格局的英雄。与客队握完手,毛主席向中国队走来。国家队教练李凤楼和队长史万春首先迎了上去,他们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连说几句:“打得好!打得好!”主席和队员一一握手。球员们事后回忆,本来当时他们想高喊“毛主席万岁”,但老人家顶天立地的气魄,让他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54年的时间过去,史万春回忆说,先农坛的那短暂时刻让他享用终生。他略感不好意思的是,摄影师拍出的一张照片竟然是他站在主席和李凤楼中间,史老一辈子不知解释过多少次:“我一个普通运动员怎能站在中间呢!”
同年,毛主席又在中南海接见了南斯拉夫足球队。可能是由于在那之前中国队访问南斯拉夫时,铁托总统在一个小岛上接见了中国足球队。毛泽东讲话向来有一股“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气,对足球也不例外。老人家说,祝贺你们刚刚获得奥运会冠军,十二年后我们也要拿奥运会足球冠军。可惜十二年后正是文革的全国动荡时刻,连国家足球队也解散了。
1950年代正是毛泽东踌躇满志地为中国构想美丽图景的年代,对足球他同样充满着革命家兼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还需要提一笔的是,1957年6月印尼足球队来北京参加世界杯外围赛,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接见了他们,只是没有观看比赛。
如果毛主席的在天之灵得知中国足球的现状,他一定会以那伟人的气魄说:太久了,你们没有“只争朝夕”啊。足球要打一场“人民战争”,足球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高级别的足球团长
周恩来与足球的渊源比毛泽东还深。1957年6月2日,中国队首次冲击世界杯,在先农坛体育场主席台上坐着一位风采翩翩的伟人,那就是周恩来总理。一年以前,他在印尼万隆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轰动了世界外交界。那天,周恩来与笑容可鞠的陈毅、贺龙和聂荣臻元帅都到了现场,另一位超级球迷邓小平因为没在北京而未能前往。
周恩来很喜欢足球,他1912年随伯父去沈阳,在学校里就踢过球。他说,要通过锻炼达到北方人一样健壮的体格,踢足球是他锻炼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近90年后,在他曾经踢球的地方,中国足球冲进了世界杯,这是中国足球迄今的唯一亮点。周总理生前多次观看足球比赛,1960年他率领400多人的代表团访问缅甸,还带去了足球队,这无疑是中国足球史上级别最高的团长了。
那天陈毅元帅也在主席台上。陈毅爱围棋,同样爱足球,1960年代一个大风天,我们一群小孩儿球迷到先农坛观看一场北京工人队的比赛,因为比赛不精彩,观众席上稀稀落落。我们惊喜地发现陈毅元帅戴着墨镜坐在场边的一张椅子上——连乙级队的比赛都看,可见他的球瘾之大。陈毅元帅1963年在缅甸海滩光着脚与缅甸总理比赛足球,他肥胖的身躯穿着游泳短裤追球的场面被电影摄像机拍下,在影院放映时引起观众哄堂大笑。
贺龙元帅也是名段位十足的球迷。他对中国足球事业不仅关心,有时甚至到了事必躬亲、耳提面命的程度。中国足球队到匈牙利留学就是他一手促成的,在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对运动员讲,你们一个人一年的费用需要几百个农民辛勤劳动一年,你们要对得起他们啊。 1964年,中国队输给了来访的巴基斯坦队,舆论一片哗然。当时担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毫不客气,当即解散了这支国家队,并督促管理部门尽快把足球搞上去。贺龙的“三大球不上去,我死不瞑目”的誓言曾激励了几代运动员。篮球、排球早就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唯有足球至今让他在九泉下感到遗憾。
足球伴他一生
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喜欢足球,但很多球迷不知道,第一支国外足球职业俱乐部来华访问就是邓小平亲自拍板的。亿万人能够看上完整的足球直播,也要感谢他老人家。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酷爱足球,有时甚至把身上的衣服当掉买球票。1930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共产党人都有被敌人发现并失去生命的危险,邓小平那时也没停止看球。解放初期,邓小平任西南军区政委,他与司令员贺龙是一对超级球迷,老哥儿俩共同撮合了一件事。那时中国第一支国家队成立不久,他们把国家队请来与西南军区队打比赛,而且一赛就是两场,政委与司令都从头看到尾。由于国家队优势大,令西南军区队守门员曾雪麟多次救险,小平和贺龙频频鼓掌。赛后贺龙对曾雪麟说:“你是个橡皮大门。”夸奖曾雪麟跳得高、跳得远。
1964年5月邓小平和陈毅观看了巴西马杜雷拉队来华的比赛。由于当时中巴没有建交,对方又要我们从来没有概念的出场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亲自批准,开创了中国邀请高水平职业足球队的先例。我们虽然第一次付出了比较昂贵的出场费,但比赛确实让中国足球界学到不少东西。国家体委组织了全国26支甲乙级队7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员观摩了比赛和对方俱乐部的训练。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三上三下的传奇经历在世界都绝无仅有。而他的两次复出,都在足球场发出了信号。1973年,经周总理的努力,小平同志回到北京。有人发现尚未安排工作的邓小平出现在先农坛体育场的主席台上看足球,人们知道小平在中央担任要职的时候不远了。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下再次复出,他的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工人体育场观看长城杯国际足球赛。当播音员念到“出席这次比赛的首长有邓小平”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在体育场上空。小平对足球绝对痴迷,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有些场次没有转播,小平同志委托体委录像,并请负责足球的黄中和陈家亮到他家中讲述一些比赛的情况。1994年,小平同志已经90岁了,美国世界杯在中国的深夜转播,小平同志让工作人员录下比赛,白天再看。他特意嘱咐子女,不要告诉他比分,使他能带着悬念看球。
中国球迷应该特别感谢小平同志。1992年初,中央台每晚8时必有滚动的政治新闻,这个时间段雷打不动,谁也无法改变。恰巧1月份中国国奥队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中国队对科威特一战恰恰在晚上7点59分由胡志军打入一球,未等回放,滚动新闻开始了。亿万球迷急得要命,不少球迷纷纷打来电话,请求不要打断实况,但这个规矩不是中央台能说了算的。几天后人们惊喜地发现,观众可以从头到尾不受干扰地看完比赛了,原来是邓小平委托邓办的同志给中央台打电话,指示今后不要中断足球直播。小平发话,一言九鼎,球迷受益,中央台放心,真是皆大欢喜。
小平同志的工作作风正如周总理评价的那样——举重若轻。他酷爱足球,却对中国足球很少做具体部署,但短短几个字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也让足球界永远受益,只是足球界没有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从而使我们的足球堕落成今天这样。据小平同志的子女回忆,他曾说过,中国足球让他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