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贝尔萨们的人脑VS数据控的电脑,谁更懂球?

刘川11-18 14:36 体坛+原创

体坛周报全媒体驻英国记者 刘川

在现代足坛,所谓大数据的介入早已司空见惯。媒体现在报道比赛,都会援引相关数据图表,而球迷也已习惯用各式各样的数据来评判球队,或某个球员的状态。事实上,这最新一波的数据浪潮涌入足坛,仅仅是最近不到10年的事情。其结果是在短时间内,几乎所有顶级联赛的俱乐部都拥有了数据分析团队。

这股浪潮之前,传统足球领域同样也有数据分析,不过主要依赖于比赛录像,还有射门、犯规以及角球数等基础数据。现在也仍有主帅坚持这一套传统方法。比如利兹联主帅贝尔萨,他在2018-19赛季因为“间谍门”和当时在德比郡执教的少帅兰帕德闹翻,媒体从双方争吵中得知,这位阿根廷老帅的团队赛前研究了德比郡整整51场比赛,每个助教平均要花4小时在其中每场比赛的统计和数据分析报告上,这样在对阵德比郡之前,利兹教练组总共要花费在统计分析上的人工总成本为360小时,而这仅是他们备战的一场比赛。

而最近几年兴起的足球大数据热,则跟架构在比赛录像和基础数据的传统分析截然不同。贝尔萨的教练团队虽然也会使用电脑,但那终究是助教在数据采样的同时进行对比和统计的工具,最终决定分析算法和给出结论报告的仍是人脑。而新派的数据团队,则不仅依靠更加海量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各自的内部建模和算法,在这个过程中,作出分析和演算以至于最终生成报告的,相当程度上由电脑负责。

跟足球相比,棒球和篮球更早进入了“大数据”战术时代,而足球领域的大数据革命过程也很有意思,“竞技网”发现,不少现在供职于职业足球俱乐部,或是成为球队咨询公司的数据团队,最初都在推特或“数据分析论坛”里以类似自媒体的面目被外界所知晓。他们中的不少人在随后都成立了自己的数据公司,除了跟球队合作,也在媒体上普及数据分析的作用。经过最近10年的浸淫发展,从俱乐部高管,到球队主帅,以至媒体和球迷,都开始对新派的数据分析愈发看重。

这些新派数据分析师的教育背景和传统助教截然不同,他们很多拥有诸如经济学、运动科学、哲学或跨领域方面的高等学位,甚至挂着博士头衔的数据分析师也并不算罕见。因此他们不会像贝尔萨的教练组那样事无巨细地下“笨功夫”,而是通过自己设计的内部建模运算,自动生成更具分析价值的“比赛样本”。

贝尔萨团队备战一场比赛要调看51场录像资料,而新派的数据团队,则在多数情况下只会分析对手最近5个主场,以及5个客场的比赛。而更早的那些比赛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被舍弃,因为它们要么太过久远,参考价值有限;要么在比赛中能获得的信息跟最近10场比赛重复,不符合“优质样本”的标准。

虽然这种大数据的分析在足坛已成为潮流,还是有媒体在质疑大数据对提升球队表现的实际作用。它们被认为仍只是供主帅参考的一份数据报告,很多主教练并不会在备战中完全倚重这种由建模和算法生成的报告,但这些现代的数据分析师仍认为,自己的角色不可或缺:“有时比分会掩盖一方的场上表现,即便是‘预期进球数’这样现在流行的加权数据也不能对场上局势做客观反映。而我们则会更多审视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如何推进进攻,并分析他们进攻套路的成功率能达到多少。”

在新数据热潮兴起的同时,类似“体育总监”的管理职位也在各联赛开始普及。新数据团队在俱乐部扮演怎样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总监。如果这位总监是“数据控”,在转会操作中更关注目标球员的体能和技战术数据,那么俱乐部的数据团队便将顺理成章地在球队构建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而如果以总监为首的管理层更信任那些已成名球星,认为他们的经验和创造力更能起到数据分析难以估量的贡献,那么数据团队就多半只在球队竞技团队有需要时出具报告,以备咨询。

查查数据你就懂球了?还能指挥比赛了?你被骗惨了!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刘川

体坛传媒驻英国记者

权威源自专业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